压实责任,全面摸清底数。全面摸排电气焊设备信息、涉电气焊施工动火作业人员信息、“四类重点场所”底数信息,建立设备、人员、场所“三类”管理台账,区安办印发《以施工动火作业为重点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》,逐一明确17个部门安全监管责任,逐一督促各场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制,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。
隐患排查,强化风险管控。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围绕电气焊施工作业管理制度、作业审批、人员证书、现场管理、防范措施、分包转包等内容,深入开展自查自纠,对无证人员予以辞退、转岗或培训取证。各乡镇、区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“四类重点场所”全覆盖安全检查,坚持执法和服务并重,落实专人指导风险隐患整改,督促隐患动态清零。截至目前,深入企业11家次,发现问题隐患4个,已全面整改。
严格执法,提高执法威慑力。依法从严从重查处未履行作业审批和公告、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、未落实现场监护措施等违法违规行为,严厉打击违法分包转包以及转嫁安全责任等问题,严格落实“一案双罚”或“一案多罚”。利用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抖音等新媒体,曝光电气焊施工动火作业违规行为和典型案例。截至目前,查处动火作业违法案例3起,罚款2.7万元,曝光典型案例2起。
加强培训,安全宣传全覆盖。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,围绕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知识、操作规范、突发情况处理、应急救援等内容,持续强化作业人员实操能力。充分发挥网格员、物业管理、志愿者等基层力量,加强安全宣传引导,在“四类重点场所”张贴《“四类重点场所”电气焊施工动火作业“八严禁”》和安全宣传海报。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利用“12350”“蜀安·焊”“广元安全隐患随手拍”等渠道举报违法违规行为,全面增强群众施工动火作业安全防范意识。截至目前,开展企业集中培训5次,入企指导企业开展安全培训30余次,张贴海报100余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