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柳乡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,聚焦“生态宜居”目标,通过群众参与、长效管理等措施,推动乡村环境从“局部美”向“全域美”转变,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。
强化组织领导,构建整治合力。麻柳乡建立了“党委班子抓督导、包村干部抓推进、支部书记抓落实”的三级联动机制,明确责任分工,确保整治工作逐级落实。组建了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,每周带头清理辖区内的背街小巷5处、沟渠死角60余处,推动整治工作由局部向全域延伸。打造了1支“全覆盖高效保洁队伍”,分片包组实行网格化管理,严格上岗标准,明确责任到人,确保“不留空档、不留死角”。
聚焦重点领域,加强督导考核。采取“人工+机械”模式,重点清理主干道沿线、河道沟渠的乱堆乱放及卫生死角,累计清运垃圾120余车、清理主干道沿线30.5公里、清理河道10.6公里、清理沟渠23.2公里。城乡主要道路垃圾量减少80%,居民满意度提升至90%以上。同时建立常态化检查督导机制,乡纪委每周对各村整治成果不定期督查,发现问题限时整改,确保整治成效长效化。截至目前,共发现6处环境卫生问题,下达整改通知书6份,均已按时按质整改完成。
优化基础设施,促进生态修复。我乡大力推进“厕所革命”,优化无害化卫生厕所1400余间,并完善供水管网改造,保障饮用水安全。开展了乡村绿化美化工程,种植花草树木500余棵,改建休闲广场1处,提升了村庄“颜值”与居民幸福感。
大力宣传引导,激发主体意识。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的方式,在全乡范围内进行联动宣传,“村村通”大喇叭每周定时播放累计50余次、微信工作群转发环保知识120余条、入户宣讲30余次,覆盖群众2100余人,提升了群众的环保意识,形成了“人人参与、村村见效”的氛围。结合爱国卫生运动,修订村规民约5则,推广了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,从源头减少了乱堆乱放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