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区多举措推动残疾人稳定就业
我区残联将“输血式”助残拓展为“造血式”扶持,创新“以训助残、以残带残、以资扶残”模式,强化对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,不仅为残疾人减轻了家庭负担,也为残疾人实现社会价值指明了方向。
以训助残,促进残疾人掌握就业技能。精准摸排有就业意愿残疾人320余名,整合东西部协作项目帮扶资金、财政资金30余万元,通过实用技术培训、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稳定就业。今年以来,先后在羊木镇、云雾山镇、两河口镇、沙河镇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4场,培训残疾人200余名。举办面点、按摩等职业技能培训2场,培训残疾人100名,其中按摩职业技能培训班10名学员实现100%就业。
以残带残,鼓励残疾人就业相互扶持。挖掘致富带头残疾人22名,帮助申报建设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1个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1个。今年以来,我区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吸纳残疾人灵活就业23人,辐射带动残疾人发展生产15人,培训残疾人44人次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为10名重度肢体、精神智力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。
以资扶残,帮助残疾人解决资金难题。坚持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出发,深入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行动,通过发放就业创业补贴,加大与农业银行等金融企业合作力度,助推残疾人通过自主创业、自力更生实现就业创业。今年以来,先后发放残疾人一次性创业补贴5万元,发放居家灵活就业补贴29.9万元,帮助120位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申请贷款2880万元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